1896年,由洋务派人士、四川总督兼广东巡抚鹿传霖,以学习“西文西艺”创办四川中西学堂,四川大学的发展历史由此开启。
1902年,四川总督奎俊奉旨合并四川中西学堂和尊经书院,仿京师大学堂成例组建四川通省大学堂。同年,继任四川总督岑春煊转发了清廷谕旨:除京师大学堂外,各省的大学堂一律改称高等学堂,以求“名实务宜...
1903年,四川总督岑春煊在奏报清廷后,用饬令的形式照会四川学务处和四川省城高等学堂:“遵改书院为学堂之谕旨,即将锦江书院裁撤,经费田产尽数拨入高等学堂”,至此,完成四川中西学堂、尊经书院、锦...
1910年3月11日,华西协合大学正式开学,分设文、理两科,成为今日四川大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华西医科大学的历史起源。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创建了医科。
辛亥革命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改名为四川官立高等学校,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先后改名为四川优级师范学校和四川高等师范学校。1916年,四川官立高等学校将师生及一切经费、校产、图书、设备等转入四川高等师...
1922—1924年,吴玉章担任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1922年上半年,王右木、恽代英、杨闇公、吴玉章等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是已知的四川地区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3...
1926年,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分为国立成都大学和国立成都师范大学;1927年,五大专门学校合并组建公立四川大学。这一时期被称为四川大学历史上的“三大学”时期。1926年12月1日,教育部任命张澜为国立成都...
1931年11月9日,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是当时国内13所国立大学之一。“三水汇流”是学校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四川大学国立化和现代化的进一步启动。...
1927年,华西协合大学向四川省教育厅申请立案。1933年9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转教育部指令:“私立华西大学,应准予立案。”至此,华西协合大学完成了大学转型和改组,更名为私立华西协合大学。
1932年,华西协合大学历史博物馆正式成立,成为今日四川大学博物馆的直接前身。1933年,首任馆长葛维汉(D.C.Graham)对广汉三星堆遗址进行了首次挖掘。
1939年年底,国立四川大学除农学院外,南迁峨眉办学。1943年,国立四川大学迁返成都,由市中心正式迁到望江楼附近,加速了现代化和国立化的步伐。
1944—1946年,江竹筠(名扬中外的渣滓洞烈士“江姐”,在校用名江志炜)在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度过了很有意义的两年学习和战斗生活。1949年11月在重庆解放前夕壮烈牺牲。2009年被授予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