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寇晓康:一腔匠人精神,一种不变信仰

发布时间 :2025-09-24
来源 :对外联络办公室(校友总会、教育基金会)
编辑 :王彦东

寇晓康,四川大学1986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现任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既是专家学者,也是成功企业家,寇晓康打破了常人眼中的偏见,将这两种特质杂糅,在两个迥然不同的领域做到了尽善尽美。作为一位学者,寇晓康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南京大学特聘产业教授;作为一位企业家,他是西安市“科技创新企业家”、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中国尖端功能吸附分离材料的拓展者,中国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行业“领军人物”,陕西省“三秦人才”、陕西省功能高分子吸附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及技术带头人。

数不尽的光环头衔下,是寇晓康对“知识改变命运、创新改变生活”这一理念的践行。

川大——梦开始的地方

1967年,寇晓康出生在关中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耕读传家、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是这个家庭一贯的家风。肩负父辈的希望,1986年,寇晓康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高考。成都自古天府地,那一直是他向往的地方,天遂人愿,他被高考第一志愿四川大学顺利录取。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南下的火车,寇晓康开始了他象牙塔内的生活。入学伊始,和大部分的大学生一样,他也曾茫然:大学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寇晓康一直在思考、在探究……

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求学的四年,也是寇晓康丰富人生阅历,找寻人生目标的四年,按部就班的课程学习让他的基础知识和学术能力更为扎实。他的毕业论文《水致孔法悬浮聚合法生产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白球工艺研究》,在课题创新点的理解和方案设计方面得到了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导师的高度肯定。毕业论文的成功也让他与离子交换树脂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启了他30多年对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领域坚持不懈的追求。梦的起点,始于川大的四年学习。

川大毕业后,寇晓康进入能源部下属化工企业西安电力树脂厂工作,从技术员、研究所所长一直干到总工程师。工作期间,寇晓康考取了西北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硕士研究生,并于1997年取得工学硕士学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独特经历,让寇晓康能够将学术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务实、专研、敢于创新和博采众长的作风。这也为他之后对科学与其应用的追求和融合,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科技——无穷的智慧与创新

2005年加入蓝晓科技并担任总经理前后,尽管人生轨迹有所变化,但不变的是前进的方向,他仍然坚持着自己在科学领域的不懈追求。

寇晓康长期致力于功能高分子吸附分离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等研发,应用技术横跨食品、制药、生物技术、湿法冶金、环保、废水处理、化工等领域。积极推动国内吸附分离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产业化,促进下游工业领域技术革新,推动中国吸附分离材料产业参与国际化高端制造竞争,并推动行业向高技术领域拓展。

作为蓝晓科技的总经理,寇晓康带领蓝晓科技组建了西北最大的省级功能高分子吸附分离工程技术中心,现有科研人员80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26人,本科49人,专科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人,中级职称的15人,初级职称的49人,年龄及专业结构合理,专业方向涉及食品、制药、湿法冶金、环保、化工等,核心技术全部为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另有40人的应用技术专业团队,长期致力于吸附分离应用技术的工艺研发、产业化攻关,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技术保障。“企业发展得益于产学研深度融合。”寇晓康对此深有体会:“协同创新使高校科研人员的智慧直接进入生产领域,通过企业集成、引进、消化、吸收,创造出新的生产工艺、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也让企业发展赢得先机和动力。”产学研融合发展,让团队科研能力快速提升。他主导蓝晓2016年与南开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2018年组建张全兴院士专家工作站,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及行业内知名高校院系的专业力量,聚集创新人才和项目、培育人才和成果,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共同开展科技攻关。

近年来,寇晓康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两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两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两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两项。主编教材《高分子物理教程》、《高分子化学教程》两部(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完成学术著作《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在制药工业上的应用》一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获得专利30余项。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寇晓康开始发现,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行业无序竞争严重,技术创新不足而且严重滞后。中国尽管是离子交换树脂的生产大国,但处于产业链低端,行业门槛较低,整个行业的高端市场全部被国外公司垄断。基于对工业领域发展趋势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形势精准的把控,寇晓康认真分析了行业特点,确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基础,避免吸附分离技术通品行业的红海竞争,开创一种新的行业企业发展模式,主攻特种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领域,积极开拓蓝海市场。

寇晓康选定的方向,首先是果蔬汁系列专用树脂。2000年前后,国内浓缩苹果汁生产行业风起云涌,面对欧美市场,国内果汁行业主要采取活性炭工艺,不仅生产成本较高,且生产过程中存在后浑浊、色值稳定性差、指标可控性较弱,污染严重等问题,由于质量不够稳定,产品屡屡遭到禁售,严重影响了行业出口企业的发展。瞄准了这个市场机遇,凭借对市场方向的准确把握,寇晓康开创性地将吸附树脂应用于浓缩果汁的生产之中。他主导完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浓缩果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LSA-800B果蔬汁中甲胺磷选择性功能吸附树脂”,有效解决了果汁生产中脱色、浊度、农药残留、帮曲霉素超标等问题,同时降低了成本,解决了污染问题。

2005年担任蓝晓科技总经理后,寇晓康利用企业自身的设备和设计力量,主导研发了橙汁脱苦专利设备,产业化验证表明,该设备可以将含5%果肉橙汁直接进入吸附单元处理,减少了果肉滤除和回兑工序,大大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这在国际上属于首创。

其次,寇晓康带领团队研发的CPC(头孢菌素)分离纯化树脂打破了国外企业对于CPC分离纯化树脂的垄断,目前占有市场份额50%以上;他主导研发的固定化酶载体属于医药领域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推动了国内制药行业7-ACA中间体生产从化学法向酶法转化,解决了化学法工艺带来的环保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产业升级,是中国头孢生产工艺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三,伴随国家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吸附分离工艺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继西药原料药产业化成功改变产业格局后,寇晓康和他的团队研发的中药及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树脂产品可用于生物碱类、多酚类、黄酮类、皂甙类的提取、分离以及精制纯化,具有吸附量大、分离纯度高、强度好的特点。在复方中药的制备方面,吸附分离技术相比其他工艺更能有效地保留小分子有效成分,减少药物的剂量。随着对复方药剂各组分药力方面和有效成分检测难题的解决,吸附分离树脂将在中药领域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

另外,寇晓康也较早师从张全兴院士、王槐三教授从事有毒有机物废水资源化处理研究。作为主要参加人,2001年“树脂吸附法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及其资源化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高浓度芳香类工业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及装置” 项目获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并于2007年在完满完成各项指标下通过验收。 2007年“有机工业废水回用技术及装置研发生产”项目获西安市科技局专项支持项目,2009年2月通过验收。

同时在金属领域,寇晓康带领团队研发的树脂法湿法冶金工艺及系统装置,在复杂、低品位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可应用于镓、锂、铜、铀、金、镍、铟、铼等稀有金属的提取,客户产品成本优势明显。

还有蓝晓科技在镓提取应用中创新了吸附分离技术现代服务业模式,将技术、管理和资本融于技术服务体系,解决了镓行业的成本高、产能散的问题,技术覆盖国内80%以上的生产线。目前与蓝晓合作的氧化铝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国内大型氧化铝生产企业,如东方希望、中国铝业和兴安镓业等均系公司战略合作伙伴。蓝晓技术促进中国原生镓占世界产能的比例达到95%,而此时德国、美国等国家的镓企业已濒临停产状态。

随着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被逐渐看好,在锂产品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情况下,寇晓康把目光投向了这个领域。传统的提锂技术中,矿石是锂的主要供给来源,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暴涨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我国卤水组成复杂,伴生元素较多,以及高含量镁的存在,导致从盐湖卤水中提锂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障碍。

蓝晓科技2009年即开始进行盐湖卤水提锂、铷、铯等金属的技术工艺、材料的研发。经过近十年的潜心攻关,在盐湖卤水资源分离、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已积累形成自有的吸附分离核心技术及材料,并先后取得盐湖提锂工艺方面5项发明专利,蓝晓自主研发的吸附分离树脂材料能从稀溶液中吸附、富集金属离子,并对混合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因而特别适用于从低品位矿物、尾矿的浸液或矿浆中提取分离金属,可有效降低高镁锂比盐水卤水中的镁锂比,树脂吸附量大、强度好、使用周期长,满足高纯度碳酸锂的生产要求,同时在分离性能相近的金属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传统工艺相比,蓝晓的技术提取效率和经济性更高,具有成本低、储量大的优势,相信盐湖卤水提锂会成为未来碳酸锂的主要供给来源。碳酸锂行业作为战略新兴领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发展方向,其行业动态得到广泛关注。公司于2017年底将吸附分离技术成功应用于盐湖卤水提锂,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技术验证成功后,获得市场极大认可,公司股价迅速反应,连续6个涨停。

蓝晓科技将吸附分离技术成功应用于盐湖卤水提锂,正式是企业创新洞察方向,长期大幅投入取得的成功。技术突破不仅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更促使离交换树脂行业获得了高的市场关注,许多投资机构极大提高了对离子交换树脂行业的关注,改变了传统认知。大大提升了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近日,蓝晓与藏格股份孙公司格尔木藏格锂业签订5.78亿元大订单,为该公司提供盐湖卤水提锂材料及设备装置,共同致力于盐湖卤水资源的深度开发。

技术进步的一次次成功、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寇晓康更加坚定了创新发展的信心,他认为,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健康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为此,寇晓康和他的团队直面应对市场变革、积极开展技术革新,视创新、品质、服务为企业发展之本,蓝晓创新的脚步始终不曾停歇,始终是一种“创新仍在路上”的心态。

寇晓康带领着自己的研发团队在各个理论领域不断钻坚研微。而诸如此类的种种努力,把智慧和创新践行于世,饱含着“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匠人精神。

应用——技术的最终归宿

寇晓康是行业内知名的专家,也是优秀的企业家,在他的身上,既有高级知识分子的沉稳和儒雅,也有企业家的敏锐和灵活。他自己说,希望成为儒商,他积极践行一个专家学者、一个优秀企业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寇晓康醉心于学术研究和科技攻关,但更注重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他认为,“专家、学者不能不问世事,而是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真正的技术应该服务于现实世界,推动社会进步,这样,知识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价值。”

历经近多年的攻坚跋涉、千锤万凿,从理论到应用再到产业化,寇晓康带领他的蓝晓科技,突破了离子交换树脂传统的应用领域,开发了食品、制药、生物医药及中药现代化、环保及工业水处理、湿法冶金等多个领域的全新市场。从零起步,到成为中国产量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特种树脂制造商,拥有国内最大的特种树脂生产基地和国内设备最先进、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最完善的特种树脂研发中心,年产特种树脂超过10000立方米,提供成套专业吸附分离系统200多套,市场覆盖中国、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区域。蓝晓的研发实力、特种树脂生产水平在全国同行业首屈一指,蓝晓将合成技术、应用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凝练成独树一帜、应用自如的三大优势技术,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和明星企业。

随着公司的行业影响力逐步增大,寇晓康经过深入论证,就公司未来主要战略,提出了在原有分离纯化核心材料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司的系统工程集成能力,积极构建产业平台,提高制造水平,增加品系;同时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纯化分离材料在新兴应用领域的拓展,提出了多肽、蛋白、病毒等生命科学领域、新能源、废水资源化等一些高端领域的新研发方向。

目前,蓝晓在技术创新、产业化、新兴应用领域拓展方面已凸显出较强的综合实力,正在进行行业高端制造基地、高技术应用领域板块式发展、国际化等产业布局,以材料、设备、工艺三方面的综合技术优势参与全球高端竞争。

同时他认为,“不论是技术专家,还是有良知的企业家,都有责任架起书本和产业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为本专业培养人才,这样该领域才能持续高质量发展”。他注重年轻人才的培养,为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为行业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后续人才。

寇晓康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创新改变生活”。在改变命运和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运用知识与创新。毋庸置疑,寇晓康做到了这一点。对于技术的应用,是他一生的信仰追求。

梦的延续一路向前

作为蓝晓科技的领路人,他注重团队未来的长期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关注员工的福利和日常生活。他说:“企业要给每个员工提供足够广阔的舞台,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让他们施展才华,实现个人价值,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企业发展的同时,寇晓康始终不忘回馈社会,扶危济困。企业成立以来,先后为地方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逾1000人次,近五年纳税逾1.5亿元。自2008年以来,寇晓康多次组织和带领企业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先后为汶川地震捐款、为高陵区贫困大学生、贫困环卫工人捐款,为高陵区白血病患者捐款、捐物,为蓝田县留守儿童捐款、捐物,激发起广大员工内心积极向善的一面,让员工更多地关注公益、参与公益。


蓝晓科技还组织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学生进厂参观,为学生进行校外化学课程辅导,提高学生了解化学、走进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为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公司与企业周边陈家滩党支部开展“村企联合共建党支部”,组织村委会及周边村民进厂参观,与村党支部共同组织村企党员干部共上党课、学习交流,为村党支部捐赠电脑、电视、桌椅等,改善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硬件设施。

青年人创新思维最为活跃,创业、创新的动力也最为强烈。但是,创新,并不是喊喊口号,绝非想想就能完成,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以及艰辛的努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他鼓励青年人创新,不管是所培养的研究生,还是企业的青年员工,甚至于中学、大学的学弟学妹,寇晓康都告诫这些青年朋友:“专注和努力可以改变生活,行动前要想清楚,一旦决定了就要勇往直前,要有积极、阳光的心态。要谦虚,保持持续的学习能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离子交换树脂行业是一个技术专门性强、应用范围比较窄的行业,固有市场比较小。寇晓康多年来所做的新产品开发和应用领域拓展,其意义不在于年销售量的多寡,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引导了创新、技术和服务的行业风气,引领行业走出低端厮杀的沼泽,推动了整个行业向更高科技含量、有序竞争和清洁生产方向良性发展,他无愧于尖端功能分离材料和技术的开拓者的称谓。谈及未来的规划,“我希望通过一己之力,带动更多地人关注这个行业,了解这个行业,并且有兴趣从事这个行业,建立世界领先的功能分离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平台,让新材料为人类美好生活做贡献”,寇晓康如是说道。

巴甫洛夫曾说过,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谦虚的年轻一代。在很多人看来,它永远属于寇晓康,属于这位倾注一生把“匠人精神”贯彻到极致,把科技与应用结合得浑然一体的开拓者。